中国消费信贷健康发展问题研究

2021-09-24

次浏览

本研究以家庭跨时间优化模型为基础,结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求解出不同类型家庭生命周期的最优消费信贷决策路径,并构建出了不同类型家庭的合理消费信贷画像。

研究发现,在15%的年消费贷款利率下,家庭为平衡效用折现最大化和收入波动,每月合理的消费信贷收入比在100%左右波动。但是,当家庭预期或面临购房、购车、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支出时,合理的消费信贷收入比会显著降低。具体来说,在家庭免息消费信贷(如信用卡、花呗等当月透支额度与当月收入的比值)方面,购房、购车对家庭消费信贷收入比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年轻时准备购置房产和购置以后还款阶段。购房家庭合理消费信贷收入比的均值在 31-35岁阶段会降低 55.3 个百分点,若同时购车,消费信贷收入比会进一步降低14.1个百分点。

小孩教育支出、高等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对家庭消费信贷收入比的影响则主要集中在36-40岁的阶段,会使家庭的消费信贷收入比平均下降 1.11、1.45 和1.52个百分点。不同城市的家庭在面临教育和医疗支出时,消费信贷收入比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其中教育支出对三线城市家庭的消费信贷收入比影响较大,医疗支出对二线城市的家庭影响较大。从工作类型的角度看,相比工作于国企或事业单位的家庭,个体工商户家庭因收入增长预期较低,在24-50岁阶段其消费信贷收入比会相对低 4.3-7.7个百分点。

在家庭分期(生息)消费信贷方面,购房会使家庭选择分期的可能性提高28.5%,使家庭生息消费信贷收入比提高1.3%,但购车的影响并不显著。小孩教育、高等教育和医疗支出分别会使家庭分期消费信贷参与率提高10.4、31.0 和41.7个百分点,使家庭的生息消费信贷收入比分别提高8.8、20.7 和 30.0个百分点。

本报告发现中国家庭实际的分期信贷收入比整体上与数值模拟部分接近,但是存在结构性风险。偿债能力较弱的群体倾向于较高负债,而收入增长较为可观、预期偿债能力较强的群体负债水平并没有达到合理水平,说明这部分家庭可能通过适度增加负债提高生命周期的整体效用。

综上,中国当前信贷服务部门提供的负债规模仍处于较为安全的范围,但对于偿债能力较弱的家庭,应当设定和控制贷款上限;而对于偿债能力较强而实际负债规模较低的群体,可以采取降低费率的方式引导相对激进的消费和贷款观念,从而在保证整体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刺激消费繁荣。

中国消费信贷健康发展问题研究.pdf